家長早教的4個誤區(qū)
70 2017-07-19
嬰幼兒識字的可行性使得許多家長躍躍欲試。但是由于對早期識字的意義認識不足,結果一些家長走入了誤區(qū),比較普遍的幾種情況是:
其一,貪多求快。
不少人認為,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聰明,就是“神童”。于是,他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教孩子識字,盲目地追求識字的數(shù)量和速度;還有的為了制造轟動效應,讓一兩歲的孩子就認識四五千字。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雖然孩子的潛能很大,但過分追求識字的“量”,必然會有強化的成分,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時間,這就違背了早期識字教育的初衷和原則。識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早期閱讀。教育不是速成的,應該注重潛在效應、積累效應和長期效應。
正確的識字態(tài)度應該是,在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沒有壓力和負擔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然地識字閱讀。首先教孩子認識一些眼睛能看到的、生活中能接觸到的、自身能感受到的常用漢字比較合適。對于那些距離孩子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很遙遠或很難理解的偏字、難字及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連詞等,都不宜過早教孩子認識。
另外,教育者還應該以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之間的差異。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的不同,有的孩子識字敏感建立得比較快,有的則慢些,這是正常的,教育者切不可攀比,不要著急,更沒有必要去追求幾個月脫盲、一年認識幾千字的速成法。早期識字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興趣。因為中國漢字最常用的只有560個,常用的有802個,次常用的有1033個,總計才不到2400個,而它們卻占了一般報刊用字的90%。所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只要教育者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每個四五歲的學齡前幼兒都能輕松掌握這些常用漢字,都能夠毫不費力地脫盲閱讀,實在沒有必要刻意追求識字的數(shù)量和速度。
其二,枯燥灌輸。
教幼兒識字不同于傳統(tǒng)的小學生識字,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幼兒識字主要以環(huán)境濡染、生活識字、游戲識字、隨機識字為主,沒有計劃,沒有進度的要求,一切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并且只要求會認會說,不要求書寫。很多成人不懂科學識字的方法,以自己傳統(tǒng)學習的經(jīng)驗來教孩子識字:讓孩子像小學生一樣坐好,一遍遍地重復,直到孩子認識為止。這種違背幼兒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填鴨式灌輸?shù)姆椒ㄊ遣豢扇〉模词巩敃r看到了一點成績,卻給孩子將來的學習埋下了不良的種子。
教育者一定要本著興趣第一的原則。比如孩子對小螞蟻運糧食非常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這個情景進行多方面的引導。可以跟孩子說說小螞蟻的兒歌:“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小須須;你碰我,我碰你,報告一個好消息:排隊走,一二一,大家一起去抬米?!闭J識一下“螞蟻”“排隊”“抬米”等字,明白團結力量大的道理。還可以告訴孩子:“小螞蟻見面為什么要碰小須須?因為碰小須須是它們的語言,螞蟻是靠觸角來傳遞信息的。別看螞蟻個兒小,它可是大力士,可以搬起超過自己體重好多倍的食物呢!”
為了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發(fā)揮想象力,自編小螞蟻的故事,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只螞蟻在搬糧食,唱唱“螞蟻搬豆”的歌曲,畫一畫正在忙碌的小螞蟻……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wǎng)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wǎng)訂閱號
獵學網(wǎng)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