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曾是國際通用語言 日本曾大規(guī)模進行使用
37 2017-07-22
自從我的《日語文化語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來,接到了不少讀者提出的關于語言與文化關系的問題。這說明對于大多數非專業(yè)的普通讀者而言,比起傳統(tǒng)的普通語言學,可能文化語言學更有意思一些。其實,研究語言大抵有兩種方法,一曰鉆進去,一曰跳出來。鉆進去是想從語言內部一探究竟,而跳出來則試圖從語言外部尋找答案。正如任何事物都有本體和外部環(huán)境一樣,語言也可以從本體和外部環(huán)境兩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通常,重視本體研究的內部語言學也稱為描寫性語言學,而側重語言和其他學科之間關系研究的外部語言學也稱為解釋性語言學。文化語言學作為解釋性語言學的一種,其研究方法就是要把語言放在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下,挖掘語言特色形成的深層原因及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探究語言和文化之間存在的各種聯系。
歷史上,漢字伴隨著先進的華夏文明傳播到了亞洲的許多地方。其中,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直至公元四世紀都不曾有過文字,文明也相對落后。伴隨著漢字的傳入與廣泛使用,日本人開始接觸到先進的文化,也終于由此跨進了古代文明的門檻。日本人與漢字的邂逅,對其文化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劃時代的深遠意義。
公元前一世紀前后,中國的西漢時期,日本列島出現了許多小國,《漢書·地理志》載:“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边@是中國正史中關于日本的最早記錄,同時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日本已經開始定期向漢朝進貢了。日本社會由最初的百余國經過兼并和聯合,逐漸形成了三十幾個部落聯盟或部落國家。其中倭奴國曾于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遣使通漢。《后漢書·東夷列傳》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這里光武帝賜予倭奴國的印即是著名的“漢倭奴國王穎。大約在公元一、二世紀,日本出現了一個被稱為邪馬臺國的由女王統(tǒng)治的國家?!段褐尽べ寥藗鳌穼π榜R臺國女王卑彌呼派使節(jié)朝賀北魏做了詳細記載。北魏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同時賜金印紫綬,“倭王國使上表,答謝詔恩”。
由上述中國的史料記載可以發(fā)現,早在中國的漢魏時期,中國和日本已經有了頻繁的交往,同時可以推測,此時的日本列島上已經有懂得漢文、會使用漢字的人了。而這一部分人,應該就是被日本人稱為“渡來人”的大陸移民。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一點資訊的觀點和立場)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