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武術有哪些好處--福建華夏武術發(fā)展中心
352 2014-11-13
學武術有哪些好處--福建華夏武術發(fā)展中心
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回環(huán)、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系統地進行武術訓練,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人體各部位“一動無有不動”,幾乎都參加運動,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鍛煉。實踐證明,對外能利關節(jié),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jié)內環(huán)境的平衡,調養(yǎng)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湫g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都是以技擊作為它的中心內容的,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能夠學會攻防格斗投術,特別是武術功力訓練,更能發(fā)揮技擊的實效性?! ?/p>
武術的搏斗運動,通過攻防技術練習,拳打,腳踢,快摔等動作的運用,并在實戰(zhàn)中互相揚長避短,攻彼弱點、避彼鋒芒,講究得機,得時、得勢,從而提高判斷力和應變能力。這無疑能提高人們克敵制勝和防身自衛(wèi)的能力。尤其對公安武警和邊防指戰(zhàn)員更有實際意義和作用。
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yǎng)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遇到強手克服消極逃避關,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zhàn)斗意志。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yǎng)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于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貫徹在武術教習全過程中,“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重道德,“尚武崇德”。少林武術尊師愛友,包含了深刻廣泛的道德內容,互教互學,以武會友,切磋技藝,講禮守信,見義勇為:不凌弱逞強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術和人生修行結合起來,是中國武術傳統道德觀念的體現。在社會的發(fā)展中,武德的標準和規(guī)范也不盡相同,尚武而崇德不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還會大大有益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豐富生活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歷來為人們喜聞樂見。唐代大詩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贊他”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著名詩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的描繪。漢代打擂臺,“三百里內皆來觀”。都說明無論是顯現武術功力與技巧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斗智較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觀賞價值。通過觀賞,給人以啟迪教育和樂趣。
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后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了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