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玻璃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3 2017-06-14
1、NiS導致鋼化玻璃的自爆問題
硫化鎳引起熱增強以及鋼化安全玻璃自爆的問題,在最近的幾年在我國許多幕墻工程上十分普遍,也給很多企業(yè)造成極大的損失,雖然業(yè)內人士嘗試使用多種測量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于一直沒有完全成功,仍然在建筑幕墻以及許多現代建筑上遺留了非常實際的問題。本文重點探討NiS引起鋼化玻璃自爆的機理。
概述:
由于浮法玻璃制作工藝的原因,玻璃內部可能包含硫化鎳雜質,這些雜質以小水晶狀態(tài)存在,在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玻璃破損,但是在玻璃熔化以及鋼化處理過程中,經過穩(wěn)態(tài)390℃的溫度條件,改變了α態(tài)-硫化鎳NiS的組成。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玻璃冷卻速度快,導致NiS沒有轉換所需要的時間,因而被冰凍在玻璃成分內,硫化鎳NiS沒有轉換本身的相態(tài)。β態(tài)-硫化鎳NiS的體積較α態(tài)-硫化鎳NiS的體積高2.2%到4%,從α態(tài)-硫化鎳NiS到β態(tài)-硫化鎳NiS轉換可以導致玻璃內部產生誘導應力、壓力導致在包含物周圍產生半圓的裂紋,這些變化在尺寸達到臨界之前一直是穩(wěn)定的,最終取決于玻璃內部包含物周圍環(huán)境壓力狀況。
在室溫條件下,α態(tài)-硫化鎳NiS到β態(tài)-硫化鎳NiS轉換是緩慢的,需要很長時間。當Nis的體積增長超過鋼化玻璃可以接受的臨界狀態(tài)時,自爆就會發(fā)生。NiS具有典型的熟化周期,最長的可以達到4-5年的時間,主要引起的原因是玻璃與硫化鎳NiS的熱膨脹系數不同造成的。
歐洲標準(prEN14179-1)已經提議采用熱浸程序克服鋼化玻璃自爆的問題,這是破壞性實驗,經過2個小時在290±10℃的溫度下,消除硫化鎳包含物對玻璃的擠壓。
自爆起始點:
硫化鎳導致鋼化玻璃自爆引發(fā)點典型的是出現在玻璃中心部位,形狀類似“蝶形”,兩個翅膀組成的形狀類似五邊形或者六邊形,見圖1.對玻璃石頭做微量分析顯示,在玻璃斷面中心位置經常發(fā)現鎳和硫磺附加在非常小的金屬如鐵以及銅上,顯微鏡顯示,硫鎳礦NiS是主要成分。從另一方面看,“蝶形”的出現并不一定能夠證明是硫化鎳NiS出現造成,也有其他材料能夠導致鋼化玻璃出現相同的現象,因為玻璃內部儲存了太高的能量。
硫化鎳石頭大多數具有球形組成,有時,他們也有一些橢圓形狀,這就顯示,在玻璃熔化過程中,他們一定被熔化而且沒有與玻璃融合。因此,象油在水中一樣,他們形成小滴游離在玻璃溶液中。另一方面,石頭表面是粗糙的,顯示在玻璃冷卻過程中發(fā)生了結晶化:從高溫到低溫過程中出現同素相態(tài)轉換。
同素相態(tài)轉換、熱膨脹、化學合成等,這個同素相態(tài)轉換是導致鋼化玻璃自爆的真正原因,NiS包含物遭受相態(tài)轉換,導致結晶體膨脹。雖然也存在其他相態(tài)的硫化鎳(如Ni7S6、Ni3S4或者Ni3S2),但是他們與鋼化玻璃自爆沒有關系,真正導致鋼化玻璃自爆的僅僅是NiS.
NiS硫化鎳化合物的熱膨脹系數大約為14×10-6(平均在20-300℃)和16×10-6(大約在350-500℃高溫),這些數值較玻璃的熱膨脹系數(在相同溫度范圍內為9×10-6)高。另外,α態(tài)-硫化鎳NiS理論上可以包括更多的硫(NiSx1≤x<1.08),實際上,經常發(fā)現在α態(tài)-NiS中有鐵的痕跡。這些Ni(Fez)Sx是具有與他們本身特性不同的地方(如同素相態(tài)轉換以及從α態(tài)-硫化鎳NiS到β態(tài)-硫化鎳NiS轉換的速度)
NiS包含物的粒子尺寸變化大約在0.05mm到0.6mm之間,平均在0.2mm,所有的能夠導致自爆的NiS包含物都在鋼化玻璃的內部,在玻璃厚度方向25%-75%的范圍之間(即玻璃的張力區(qū))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