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師范類能成為好老師嗎
90 2017-07-17
4月24日,在成都異地復課的阿壩師專舉行了一場災區(qū)中小學校長論壇。論壇上,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游永恒教授就教師專業(yè)化的問題向校長們作了講座。他提出,實現教師專業(yè)化須提高教師準入門檻,禁止非師范生和社會人士通過自考獲取教師資格證。此言一出,立即引發(fā)爭議。(見4月25日《成都商報》)
近年來,提高教師準入門檻的呼聲日益高漲,這確實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途徑之一。但是提高準入門檻,靠強化資格考試能達到嗎?筆者不以為然。
首先,禁止非師范生和社會人士通過自考獲取教師資格證,有違《教師資格條例》。教師這一職業(yè)有特殊要求不假,我國也因此而制訂了《教師資格條例》。但這一資格條例并沒有禁止非師范生和社會人士通過自考獲得教師資格證,而就是師范生,也不是就自動獲得教師資格證,需要參加相應的資格考試。如果各地違背《教師資格條例》設定考試門檻,這涉嫌對非師范生和社會人士的歧視,以及非法剝奪非師范生從教的權利。
其次,怎樣的人能擔任教師,這應該由教師行業(yè)組織而非行政機構確定,而不是由行政機構(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的行政部門)考核、評價。
再次,師范生才能當好教師的建議,更像是為師范生爭利益,而不是真為教育發(fā)展考慮。不妨看看提建議者的身份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對此就不難理解了。其實,很多非師范生的教育質量遠比師范出身的高,不同學科的畢業(yè)生對教育的多元、創(chuàng)新將有更大的推動。
我國有的地區(qū)有的學校教師素質低,原因就在于沒有教師行業(yè)委員會以及教師委員會在質量評價中發(fā)揮作用。據媒體報道,在行政力量對教師招聘、管理的干預下,一些根本不適合擔任教師的領導親戚被“安插”進教師隊伍;有的地方則從節(jié)約教育投入考慮,明知有《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卻大肆招募“代課教師”如果真重視教育質量,“代課教師”問題也就不會直至今日還嚴重存在。
所以,千萬不要以提高教育的名義,做違背教育發(fā)展的事。要重視教育質量,就得把教育權、評價權交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推薦熱點:中專升大專自考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