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輕生要注重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7328 2017-02-15
我們的孩子,將來會生活在一個更多變化、更多風險的社會,他們的未來,將要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也免不了遇上情場失意、事業(yè)困境、生意敗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直接關(guān)系到他人生是否幸福,事業(yè)是否成功。從小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dǎo),強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父母給予孩子受益一生的珍貴禮物。孩子一生中既然免不了各種各樣的挫折,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面對各種挫折的同時,一定要給孩子關(guān)于生命的教育,珍愛我們的生命,享受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不斷感悟人生、充實生命。
卓絕支預(yù)防針:挫折教育
讓孩子及早懂得“失敗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這個道理。倘若不去引導(dǎo)孩子,便是讓他在一種虛假的、破壞性的優(yōu)越氛圍中長大成人,認為自己的孩子完美無缺而加以溺愛是不足取的。我們和自己的孩子都必須學會以失敗為師。每一次我們付出努力而沒能成功時,我們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對我們本身和我們的行動方式具有寶貴價值的教益。掌握對待失敗的能力,是成長和成熟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我們?nèi)粘I钪袝牭健熬貌〕舍t(yī)”,久病的人已經(jīng)能成為醫(yī)生,經(jīng)常接受挫折和失敗的磨煉,在心智和耐力方面的鍛煉已經(jīng)足以使我們抵抗任何“病菌”的侵襲。讓孩子知道要是希望忘記挫折和過去,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實際工作。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經(jīng)受一點小挫折的人,經(jīng)過多年的磨煉,會具備一種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無論出現(xiàn)什么樣的災(zāi)難,他們都不會像茅草屋遇到暴風雨時那樣容易被摧垮。
在挫折教育中,很多家長[微博]只是簡單地把挫折教育狹義地理解為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與挫折教育的本義是相去甚遠的。挫折教育對家長來說是如何引導(dǎo)受挫折的孩子,讓他們懂得挫折與競爭相伴隨,要成功必須戰(zhàn)勝挫折,從而培養(yǎng)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
因材施教——根據(jù)孩子的性格、能力進行挫折教育
由于人與人在氣質(zhì)、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著種種差異,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yīng)不同。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好面子,這一類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chǎn)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
其次,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進行教育,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yīng)重在啟發(fā),讓他們發(fā)現(xiàn)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nèi)ソ鉀Q問題;能力較弱的孩子,應(yīng)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訂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既能避免產(chǎn)生恐懼心理,又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擺正態(tài)度——該放手時就放手
先看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故事:一天,一只蝴蝶幼蟲的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有一個人正好看到這一幕:蝴蝶在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個小口中一點點地掙扎出來。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蝴蝶似乎沒有任何進展??礃幼铀坪跻呀?jīng)竭盡全力,不能再前進一步了。這個人看得實在有些心疼,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取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蝴蝶很容易地掙脫了出來。但它可憐的身體萎縮著,翅膀也緊貼著身體。
他滿懷希冀,期待著在某一時刻,蝴蝶的翅膀會打開并伸展起來,足以支撐它的身體,成為一只健康美麗的蝴蝶。然而,這一刻始終沒有出現(xiàn)。實際上,這只蝴蝶在余下的時間都在用它可憐的萎縮著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遠也沒能飛起來。
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只有通過從繭上的小口掙扎而出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它才能在艱難的破繭而出后展翅飛翔。
青少年階段是增強心理承受力的更佳時期,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家長要有耐心,要給孩子解決問題和受挫后恢復(fù)的時間,否則伸手幫助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無論遇到什么暫時的挫折,只要堅持信念,終會領(lǐng)悟到挫折在孩子成長中的奧妙……
厘清真義——挫折教育不是只給孩子挫折而沒有教育
曾經(jīng)有一位成績很不錯的學生,因為沒有北京戶口,在我校只能成為借讀生,因為這個“身份”,在一些榮譽或比賽機會面前,他沒有參與的權(quán)利。比如市級的三好生的榮譽,由于借讀生升學時不能加分,因此老師都會把機會讓給有北京戶口的杰出學生。
這些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太不公平,現(xiàn)實很殘酷,這個孩子也由此認為學習好了沒有用,學習狀態(tài)也日漸消沉。當我告訴他媽媽時,母親說: “這算什么呢?讓他自己挺過來。 ”事實是很多家長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畢竟以孩子讀中學十三四歲的年齡,長期由于自己沒有北京市戶口而遭受到的不公平,會讓自己處于一種自卑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我們一方面要告訴孩子看問題要有長遠性,多看到未來,多看到人生的整體發(fā)展,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校的一些榮譽。不公平在任何社會、任何階段都會發(fā)生,只不過有時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有時候發(fā)生在別人身上。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重新振作精神,讓他從這件事情中解脫出來。另外,讓孩子知道,當我們無力改變環(huán)境時,那我們要學會積極面對現(xiàn)實,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杰出。要給孩子挫折后的教育,而不是只讓孩子自己經(jīng)歷挫折而沒有教育。畢竟,以一個孩子當時那個年齡階段的視野,他想到的只是眼前,如果長期壓抑,沒有得到釋放,一旦有一個導(dǎo)火索刺激到他,很可能發(fā)生我們不想看到的事情。
第二支預(yù)防針:生命教育
何為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關(guān)于生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認識生命, 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質(zhì)量的一種教育。我們這里不談生命教育的廣義概念,但作為父母,可以在孩子青春花季的年齡告訴他們?nèi)绾握鋹圩约汉退说纳?通過接受親人的死亡帶給自己的痛苦,讓孩子懂得如果自己不珍惜生命會給親人帶來多大的痛苦,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生命的獨特性,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更早提出“生命教育”理論的是我國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微博]博士生導(dǎo)師黃克劍教授。近些年社會一些培訓機構(gòu)、學校里都會給學生進行一些生命教育的部分內(nèi)容,但因為學生個性化差異比較大,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家庭背景、文化不同,父母有必要針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1.接受親人死亡:爸爸媽媽也會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爺爺奶奶總有一天會死去,無論家庭中發(fā)生任何重大的事情,應(yīng)該如實地告訴孩子,讓他與父母一起面對、痛哭、發(fā)泄,讓他更后一次對曾經(jīng)愛過他,養(yǎng)育過他的親人做更后一次告別與感恩,要讓孩子經(jīng)得起生離死別的磨煉與挫折,不需要刻意地保護或等他長大一些再告訴他。德國知名社會學家烏爾里希 ?貝克曾指出:“未來的巨大風險和災(zāi)難將像世界杯賽一般在世界各地輪回上演,人們完全生活在隨時可能面臨巨大風險和災(zāi)難的不確定之中?!弊匀粸?zāi)害越來越多,人生命的不確定性也越來越大,讓孩子學會面對身邊的人的突發(fā)死亡,活著的人要更堅強。告訴孩子人類的生老病死是新陳代謝發(fā)展的規(guī)律,更后的死亡和更初的誕生一樣,都是溫馨的時光,更后的晚霞和更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太陽的輝煌。
在一次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班會上,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爸爸媽媽在一次地震中離開了,我們該怎么辦?”話題很沉重,但當孩子仔細思考以后,大部分孩子擦拭了眼角的淚水,表示自己一定會堅強地活下去。父母在合適的機會,和孩子認真談一下這個話題,讓孩子們有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思考,這樣的事情誰都不希望發(fā)生,但確實在我們身邊上演。孩子需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可以讓他感受一下如果自己更親愛的爸爸媽媽在自己更需要他們的時候離開了,他心里是一種什么感受?在孩子感受痛苦的同時,也會明白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大挫折,如果他選擇自殺,會給親人帶來比正常死亡多得多的傷害。
2.珍愛生命
生命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是以極小的概率幸運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人類中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特點。告訴我們的孩子:你的生命是特有,與眾不同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代替你,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任何代價都換不回來。特別是針對中學生主要自殺傾向的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更早期、更及時、更清晰認清自己可能會存在的心理問題。在我們給孩子讀《弟子規(guī)》“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時,告訴孩子:我們在對自己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時,首先要想到會給自己更親的人造成什么樣的傷害。
每一個人的命運中都有各種機會,孩子的未來并不是我們能夠估量的。因此我們父母要樹立樂觀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并讓孩子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不要過早地下斷言,因為每一個孩子的一生都是不可評價的。幫助孩子心中永遠充滿希望,有希望就會堅強,會呵護著自己的生命,讓生命更加精彩。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wǎng)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wǎng)訂閱號
獵學網(wǎng)服務(w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