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家長到底應不應該給錢
257 2017-04-21
導語:時下不少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采取“以家務換錢”的方法,將每項家務都明碼標價,然后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報酬。但是也有家長擔憂,這種方法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不給錢不做家務”的不良習慣,不利于孩子成長。 金錢不能成為孩子做家務的誘餌 當孩子稍大一些,家長就不要再包攬所有家務,而應該適當讓孩子參與做些家事,比如收拾房間、澆花、倒垃圾、擇菜、洗碗等。
家長應移{極鼓勵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知道,做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有了這些基本的認識,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能再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就可以得到零花錢。 孩子幫忙做家務,家長當然可以給一定酬勞,但這種教育必須得法,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媽媽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她給零花錢的方式是簡單又隨意的,完全用利益去驅動孩子的行為。家長和孩子畢竟不是雇傭關系,讓孩子有償做家務有很多門道在里面。 讓孩子體會勞動被認可的喜悅 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父母要細心觀察,了解孩子心態(tài)的變化。
其中,家長必須對下面三個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是孩子是否對自己勞動的成果產(chǎn)生了自豪感;二是他是否認真在做事,是為了幫助父母,還是為了錢應付了事?三是父母的喜悅和感謝是否傳達到位。因為對孩子來說,為父母分擔辛苦是一種天然的動力,即使不付錢,只要有父母的感謝和尊重,他們依然會感覺到幸福。家長只有了解這一積極動機,才是真的了解孩子,才能真正使用好這種有益的教育方法。
只要孩子做家務時總是喜滋滋的,干完活總忙不迭請家長欣賞他的勞動果實,家長就不必擔心孩子是被錢所驅動的,這說明他們真心從干家務的過程中享受到了自我的價值。 鼓勵孩子做家務還有很多辦法 家長可通過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應為孩子樹立榜樣,干家務時可教育孩子勞動是美德,在自己干家務時可抓住機會讓孩子一起勞動,讓他感到做家務的快樂。
孩子在參與家務后更多的以口頭表揚為主,其實孩子能得到家長的贊揚與肯定已經(jīng)很滿意了。當孩子幫大人做完事,說一句“孩子你真棒”,或許他就會很高興,找到成就感。另外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如日常的房間整理、洗自己衣物等。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可在孩子做了一些家務后,給他們一點鼓勵,如獎勵小禮物,或帶孩子出去玩?;蛴美塾嫪務碌姆绞?做完一天的家務就給一個獎章或者一朵小紅花,累計一定數(shù)量的獎章后就可以換取獎品。同時,玩游戲、講故事等也都是鼓勵孩子做家務很好的形式。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wǎng)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wǎng)訂閱號
獵學網(wǎng)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