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說服員工接受企業(yè)管理理念的十六字訣
27 2017-05-23
怎樣才能有效說服員工接受企業(yè)的管理理念、管理要求和管理措施?經過多年思想工作的研究,我總結概括出十六個字:兩需相合,事理相符,誠信搭橋,交流互補??梢院喎Q為“十六字訣”。
一、兩需相合
1、適應企業(yè)、適應員工
“兩需相合”是指思想工作講的內容必須既適應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又適應員工自身的需要。如果講的思想內容不適合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那對企業(yè)就毫無意義;如果講的思想內容只適合企業(yè)需要而不適合員工的需要,就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或者不愿聽,或者聽了卻不贊成、不接受,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那就等于做無用功。只有把兩個方面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說服員工接受企業(yè)的管理理念。
實現思想工作的兩需相合,必須牢固樹立“做思想工作就是服務”的思想。一為企業(yè)發(fā)展服務,二為說服的對象服務。有了為對方服務的思想,真誠地關心他、愛護他、了解并努力滿足他的需要,他才會感受到你是為他好,理解你的善意,才會對你講的話產生興趣,也才會真正相信你,從積極的方面來理解你說的話。卡耐基曾經說過,影響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看到他們需要什么,為他人設想。卡耐基還說過:說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到他們的需要,并且讓他們知道怎么去獲得。要說服員工接受企業(yè)的管理理念,就必須努力了解員工的需要,讓員工感受到是在為他著想,符合他的需要,對他有幫助。如果你不為員工著想,講的話不符合他的需要,你無論多么能言善辯,他也不感興趣,也不會認真聽講和思考,即使聽了也如耳旁之風;如果覺得講的內容和他的需要相矛盾,就會在思想上給予排斥和拒絕。
2、適應客觀需要而不是主觀想要
這里所說“需要”,指的是客觀需要,而不是主觀想要。了解適應員工的需要,應了解適應其生活、工作和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包括養(yǎng)家糊口的需要,發(fā)展進步的需要、了解信息的需要、消除困惑的需要、端正認識的需要、調節(jié)情緒的需要等等。而不能只是了解和滿足他主觀上想要的東西?!靶枰辈煌凇跋胍?,有些人主觀上想要的,可能符合其客觀需要,也可能不符合客觀需要,還有的可能違背客觀需要,對他有害無益。因此做思想工作,絕不能對方想要什么就給他什么,而是要引導對方認識清楚什么是自己生存和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什么是違背客觀需要,不該要的東西。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需求觀,學會自覺遏制和放棄錯誤的愿望要求,形成積極健康有益的心理需求。
3、積極適應而不是消極迎合
做思想工作要積極適應工作對象的需要,防止消極迎合。這種積極適應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凡屬工作對象在客觀上需要的,就應積極給予或盡力提供幫助;第二,凡屬工作對象在客觀上需要而其自身還沒有意識到的,就應主動引導其認識到自己的這種需要;第三,凡屬對方在主觀上想要而在客觀上不需要甚至有害的,就要主動幫助其認識這種“想要”的危害并引導其放棄。
有的人存在某種危害自己發(fā)展進步或身心健康的缺點毛病,如酗酒、賭博,在客觀上需要批評、勸解、指責的;但其主觀上卻想讓別人給予肯定、默許。做思想工作的就不能按其想要的去做,而應大膽地對其開展批評,幫助其認識和克服自己的缺點毛玻這種批評本身就是適應其需要,就是關心愛護、提供幫助。
4、對兩個需求心中有數
從實際情況看,在企業(yè)思想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兩需相合必須對不斷變化的需要了如指掌、心中有數。一是企業(yè)發(fā)展在當時當地對作為思想工作對象的員工有什么具體要求,要了解的一清二楚。二是對員工本身當時當地客觀上的需求要了解清楚。包括:他有什么道理不明白,需要講解清楚;他有什么困惑,需要幫助他解除;他存在什么誤解,需要幫助澄清;他有什么毛病自己尚未意識到,需要幫助其認識和改正。倘若搞不清楚,做思想工作就會形成無的放矢,不可能實現兩需相合。
5、缺啥補啥相應幫助
摸清了企業(yè)和員工的客觀需要,只是為思想工作實現兩需相合奠定了良好基礎條件,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實現了兩需相合。要真正實現兩需相合,還必須缺啥補啥,提供能有效滿足其需要的相應幫助。特別是講道理,一定要做到不說大話、空話、套話、廢話,力求講到點子上,真正把道理講到位,這樣才能一語中的、明了透徹,有說服力,也才能說服人?,F在有些做思想工作的人,自己平時不注意學習思考,對于需要講的道理,自己都沒搞明白,當然也就沒辦法把道理講準、講透。這種“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自然滿足不了工作對象的需要。還有些做思想工作的人,說話轉彎抹角,本來一句話就能點透實質,卻不肯直說,故意繞來繞去地回避最要緊的實質問題,讓人聽來聽去如墮五里霧中,不得要旨,當然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
二、事理相符
擺事實、講道理,是思想工作的兩個基本手段。所謂“事理相符”,就是在思想工作中講理要符實,辦事必須合理。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要符合一致,否則,理不符實人不信,事不合理人不服。
1、講理符實
講理符實,就是要講那些符合實際、貼近現實的實在道理。做思想工作必須以理服人。由于現在人們的思想非常務實,都喜歡聽符合實際的實在道理,不愛聽也不相信那些華而不實的空道理、玄道理、偽道理。所以做思想工作講理不符實,就等于空耗時間,毫無效益。
(1)符合工作對象的實際需要。講理符實的第一條要求是講道理要符合工作對象的實際需要,有很強的針對性。要講那些確實是人家需要聽的道理,能幫助人家釋疑解惑,使人聽了感到解渴、管用。對于那些人們都聽過很多遍已經煩透了的老生常談,如果你再絮絮叨叨地講個沒完沒了,還不是討人嫌?
(2)講道理要實事求是。講理符實的第二條要求是講道理要實事求是,言之有據,使人聽了覺得你講的事是這個事,理是這個理,真實可信。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據實講解,實話實說,確保自己講的話是符合客觀實際和客觀規(guī)律的實話、真理。只有這樣的道理,才能使人聽了心悅誠服。有的人講道理不是據實講解,實話實說,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編造道理,甚至靠三寸不爛之舌故意無理狡辯,這樣講的“道理”只能引起聽者的反感,是不可能說服人的。
(3)要貼近現實生活。講理符實的第三條要求是要貼近現實生活,講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事理,要對具體情況和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使人聽了感到親近實在,既易于理解、可以相信,又便于操作。人們需要和愿意聽的是從腳下土地中長出來的理,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理?,F在有人往往脫離工作對象的現實生活,講那些與現實生活無關的空道理、玄道理,或用引經據典代替講道理。對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卻不敢或不會具體分析,當然也不能從中引出實實在在的道理,起不到什么作用、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4)通俗樸實、易懂好記。講理符實的最后一條要求是要通俗樸實、易懂好記。要用人們喜聞樂見的現實生活語言講道理,用人們熟悉的現實生活事例來說明道理?,F在有人講道理喜好玄奧和獵奇。本來用通俗語言很容易講清楚的道理,有的人卻硬要用古語、洋詞和網絡上造出的生僻詞來表達,使人聽了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還有的在講道理時舉例子,一舉就是遠古的或西洋的,而不喜好舉現實生活中的通俗例子。其實,越是深刻的道理,越需要用通俗樸實的語言講。真理歷來都是樸素的。能把復雜的問題講簡單,深刻的道理講樸實,就是會講道理、有真本事。如果把簡單的問題講復雜,樸實的道理講玄奧,那就是裝腔作勢、故弄玄虛了。
2、辦事合理
辦事合理是指做思想工作的人要率先垂范,嚴格按照自己所講的道理辦事,使自己辦的事與所講的道理符合一致。為什么做思想工作還必須辦事合理呢?因為做思想工作不僅要以理服人,還必須靠事實的力量去征服人心。所謂“事實勝于雄辯”、“事實最有說服力”。事實是一切道理形成的基礎,又是驗證各種道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試金石??匆环N道理是不是具有真理性,就看它符合不符合客觀事實。符合事實就是真理,不符合事實就是謬誤。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所以人們在聽到別人講道理時,都特別注重這個道理與自己所知道的客觀事實做比較。符合事實的就相信,就接受。不符和事實的就不相信,不接受。如果講了半天道理,聽的人都覺得你講的這些道理與大家看到的事實不相符,那就麻煩了,必然是寧信事實,不信道理。
事實最有說服力,它能說服一切思想頑固的人,能使一切頑固的腦瓜發(fā)生轉化。人們常用“不撞南墻不回頭”、“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落淚”這三句話來形容某些人思想頑固。如果反過來從另一角度想想,這三句話也蘊含著另一層含義:撞了南墻、到了黃河、見了棺材,就是看到了無可爭議、不容懷疑的事實了,在鐵的事實面前,無論多么頑固的腦瓜也是會折服的。
拿事實說話就必須辦事合理,辦事合理是最好的拿事實說話。鄧小平講“拿事實來說話”,其含義當然也包括在講道理時通過舉例子這種方式,用已有的現成事實來說服人、教育人,要用自己合理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合理的事實讓人們看。因為行動本身就是擺到人們面前的事實,行動所造成的結果也是事實。就企業(yè)而言,員工最關注的,是管理者自己怎么做,企業(yè)管理者的行動與講的道理是否一致,行動造成的結果是否合理,這都是擺在員工面前的事實,而且是員工最注重的事實。如果企業(yè)管理者自己不按自己講的道理辦事,即辦事不合理,造成的客觀結果也不合理,那么,他所講的任何道理,員工都不會信服和接受。
辦事要合理涉及到三個方面:
(1)率先垂范,體現自己真信
對于做思想工作的人來說,凡屬自己所講的道理,自己一定要認真踐行,一絲不茍地落實。我講的道理,我按著去做,別人才會認為我對自己講的道理是真正相信的。如果我講的道理我自己不按照去做,人家就會說你自己都不信,還要講給我們聽,這豈不是拿我們當傻瓜來糊弄嗎?還怎么可能相信你這個人和你講的道理呢?現在有的領導干部給群眾講無私奉獻的道理,自己卻好貪好占不肯奉獻;有的給群眾講艱苦奮斗的道理,自己卻圖虛榮、慕奢華,揮霍浪費。這樣的領導干部說話怎么能使人信服呢?
(2)公正處事,體現道理可信
企業(yè)管理者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經常處理一些和職工利益密切相關、大家密切關注的事情。無論處理哪一件事,都是造成既成事實讓人們看。凡屬此類事情,都必須嚴格按照自己講的道理來公正合理的處置。這樣才能讓員工信服所講的道理是真實可信的。如果處理與員工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不公正、不合理,還怎么能相信所講的道理是可信呢?!
(3)確保落實,體現道理可行
對于講給員工聽的道理,包括企業(yè)管理理念,都必須注重抓落實。只有真正落實了,給企業(yè)發(fā)展帶來效益了,也給員工們帶來實惠了,員工們真正看到了效益,嘗到了甜頭,才會相信講的這一套是切實可行的。
三、誠信搭橋
就是對工作對象的態(tài)度要坦誠、真誠,言而有信,靠誠信為雙方思想的溝通交流搭橋鋪路。人與人相交,是心的交流,總是要人心換人心。你不講誠信,不向對方交真心,說話言而無信,人家對你也必然是心存疑慮,不敢交真心,那還怎么實現思想的交流和溝通?誠信、誠信,無誠不信;信服、信服,無信不服。唯有真誠才能贏得信任,唯有可信才能令人誠服。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歷史上的志士仁人都講究靠誠信立身,進步的有作為的政治家都講究以信治天下,有遠大志向抱負的企業(yè)家都講究靠誠信立業(yè)。做說服人的思想工作,也應當確立一個信條:靠誠信服人。不講誠信的人做思想工作,是無法贏得別人信服的。
當前強調誠信搭橋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弄虛作假、欺瞞哄騙之類不講誠信的現象在社會生活領域實在太多了,簡直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思想工作領域,表虛情、說假話、許空愿、口是心非、言而無信的現象也很多,這都在無形中敗壞著思想工作和思想工作者的信譽。在這種環(huán)境條件下,強調誠實守信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現在許多同志都在研究思想工作的藝術、思想工作的方法、思想工作的技巧。研究這些都是可以的,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因為思想工作確實有個藝術問題、方法問題和技巧問題需要研究。但有一條必須明確:就說服人的思想工作而言,任何藝術、方法和技巧,都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才能起好作用,收到好效果。如果沒有誠信作基礎,不能贏得工作對象的信任,你采取的任何藝術、方法和技巧,人家都會認為你是在變著法忽悠人。所以,思想工作者只有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誠信的形象,贏得了人們的信任,采取的藝術、方法、技巧才能發(fā)揮積極作用。
我國還有句古語:“巧詐不如拙誠”。是說為人處世,與人交往,巧妙的欺詐辦法不如笨拙的誠實辦法有效。為什么巧妙的欺詐辦法比不上笨拙的誠實辦法呢?首先,采取欺詐的辦法無論多么巧妙,在本質上是對別人的欺瞞詐騙,勢必會招致對方的懷疑和反感。而誠實的做法雖然笨拙,顯得不那么花哨、巧妙,但在本質上是與人為善、以誠待人,能喚起對方友善的情感,贏得對方的信賴。第其次,用巧妙的辦法欺詐交往對象的人是自作聰明,總認為自己的辦法高明,總認為對方傻,識別不出來。其實人群中有幾個傻子?凡是神志正常的人,對事情的真假和利害關系都能看出個一二三,自以為巧妙的辦法去欺詐人家,那豈不是弄巧成拙、自欺欺人嗎?怎么可能收到好效果呢?!
在思想工作中要靠誠信搭橋,必須達到以下幾條基本要求:
1.用真情
感情是溝通思想的橋梁,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劑。我們不是常說做思想工作要以情動人嗎?真正能動人的必須是真情,虛情假意是只會煩人而不能動人的。人們常說通情達理、入情入理,真正能夠“通”和“入”的情只能是真情,虛情假意只能制造心理障礙和思想隔膜,是“通”不了也“入”不進去的。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人們都是需要和期盼真情。所謂誠信搭橋,指的就是用真情搭橋,而不是用虛情假意搭橋。沒有真情是談不上誠信的。在做思想工作時,只要是出于真誠的關愛之情,你對對方批評得無論多么尖銳、嚴厲,都不會傷害感情,因為對方也是通情達理的,是能體會出你情真意切之心的。如果沒有真情,無論怎樣虛情假意地表示關心和熱心,無論說的話里添加了多少甜言蜜語,人家也能感覺出“虛假”二字來的,也是不會買賬的。
2、說真話
做思想工作靠誠信搭橋,無論擺事實還是講道理都必須說真話,不能說假話。要講自己真正想通和相信的道理,介紹自己確知真實的情況。不講言不由衷的違心話,不講不懂裝懂、似是而非的含混話,更不講自己原本就不相信的假話。有的人做思想工作,自己本來就不相信的道理還硬是要講給別人聽,自己沒想透沒搞明白的道理硬當真理講,自己明知客觀存在的事實應說不存在。諸如此類有失誠信的做法,當然會削弱思想工作的說服力。
季羨林老先生有一句屬于經驗之談的名言: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這用到講政治課上是非常適用的,凡屬有違反政治紀律之嫌的真話在課堂上一句不講。實事求是地看,在客觀上也確實是并非任何真話都適合在課堂上講。與講授課題無關的真話,講了就是跑題、添亂;雖與課題有關但對說明所講問題沒有幫助的真話,講了就是畫蛇添足,啰唆、累贅;有可能給聽課者造成不良心理效應的真話,拿到課堂上講就是信口開河、盲目亂說。
有些思想觀點本來不錯,但在當時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用直白的言語表達會有違紀律之嫌,也可能引起一些爭議;如果變換一個言語方式來表達,就可以避開違紀之嫌,人們也容易理解接受。因為語言是思想的表達形式,思想是語言表達的內容。根據邏輯學的原理,詞和概念、語言和思想的關系也很復雜,并非都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系。有的是一個概念可以用多個不同詞語來表達;有的是一個詞可以表達多個不同概念。我們漢語的語言特別豐富,給我們機動靈活地變換思想表達方式提供了便利條件。有的真話你若直白地說出來,就會有違反政治紀律之嫌,如果變換一種言語表達方式,就毫無嫌疑,人們都能順利接受了。
3、講真理
真話與真理是含義不同的兩個概念,真話并不等于真理。真話指的是真心話,是表達內心真實意思的話。真理指的是符合客觀事實和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人們的真心話表達的并非都是真理,往往有一些是帶有主觀性、片面性的思想,也有的可能是完全錯誤的思想。我們做思想工作、只能靠真理的力量說服人、教育人、征服人心。真話并非都是能對人起到幫助作用的。如果在思想工作中老講真誠的錯話,那就既沒有說服力,還會對工作對象產生誤導作用。所以,做思想工作中既要說真話,又要努力確保講的是真理。
要確保自己講的是真理,在思想工作中就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說啥說啥,想到哪說到哪。必須也只能講那些真正經過深思熟慮,自己確信正確的道理。一旦發(fā)現講的話不符合真理,就應當坦然承認,立即糾正。對于管理人教育人的人來說,坦承自己說錯了話、辦錯了事,并不是丟人的事,絲毫也不損害形象和威信,而是恰恰是一種光明磊落的表現,體現出自己真誠追求真理和勇于糾正錯誤的科學態(tài)度,更有利于贏得工作對象的信任和尊重。自己有了錯不認錯,還要千方百計找借口狡辯,那本身就是不講真理、缺乏誠信的表現。必然會失信于人。
4、辦實事
做思想工作靠誠信搭橋,還必須注重辦實事,做到知行統(tǒng)一,言行一致,慎重承諾,言信行果。對于企業(yè)管理人員來說,凡是對員工做出的承諾,就必須認真落實,確保兌現。凡是自己覺得沒把握落實的事情,就不能輕易地拍胸脯、做承諾,更不能故意放空炮、許空愿。“輕諾寡信”是千古名言。在思想工作中幫助工作對象解決實際問題,絕對不能輕易做承諾,尤其不能為了一時哄人高興而許空愿。凡是不準備辦或明知辦不成的事,絕對不能承諾;凡是準備辦也有可能辦成但沒把握辦成的事,做承諾就要留有余地,不能輕易地拍胸脯、打包票。凡是已經做出的承諾,就必須履行諾言,一諾千金,確保落實。
四、交流互補
指的是做思想工作要通過自己和工作對象之間的雙向交流,實現雙方的真知互補?,F在做思想工作不能搞“我講你聽,我打你通”式的單向灌輸。
所謂“雙向交流”,就是思想工作者與思想工作對象完全平等地討論對話,相互交流思想;所謂真知互補,就是思想工作者和思想工作對象通過思想交流,發(fā)現自己思想認識的缺陷和不足,發(fā)現對方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各自取長補短,實現雙方思想中合理因素的互相補充。應當看到,在發(fā)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的平等意識、民主意識、自主意識都明顯增強了。在開放社會和信息化條件下,視野和思路也大大開闊了?,F在世界八面來風,企業(yè)中的員工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腦子里掌握的信息比過去增多了。做思想工作的人如果沒有通過雙向交流實現真知互補的意識,一味地認為我是教育者,你們是被教育者,我是真理的代表,做思想工作就是給你們送真理,糾正你們的錯誤。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做思想工作是不可能受到好效果的,而且往往會引起工作對象的反感情緒和逆反心理。
企業(yè)管理者在做思想工作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員工的頭腦并非像容器那樣,你往里頭塞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你塞多少他就接受多少。實際情況是,每個員工都會獨立觀察和思考。他們既需要接受管理者提供的教育幫助,又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來影響管理者。他們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愿意使自己處于單純被別人說教的地位,而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見解和愿望要求能得到管理者的理解和尊重。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員工自己原有的思想,也絕非都是錯誤的,其中往往包含著很多積極合理的因素。管理者既然去做員工的思想工作,理應掌握的正確思想更多一些,了解情況更全面一些,認識水平更高一些。但由于多種復雜的因素所決定,管理者自己的思想和了解的情況,也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和偏差。因此,企業(yè)管理者做員工的思想工作,只有通過雙向交流,來實現真知互補,才能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便于為員工理解和接受,也才能真正使雙方共同受益,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思想工作中實行雙向交流,真知互補的具體的要求是:
1、給員工提供暢所欲言的條件
這一要求的含義是:要真誠地尊重思想工作對象,在思想工作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商量的口氣,討論的方式和員工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要引導和鼓勵員工暢所欲言,把心里的話都說出來;盡可能地幫助員工消除導致不敢暢所欲言的各種心理障礙,努力營造便于員工暢所欲言的良好心理氛圍。特別是做思想工作的人要以平等和寬容的態(tài)度,耐心傾聽人家發(fā)表和自己看法和想法不同的、甚至是針鋒相對的思想見解。如果對方心中有氣,說的是氣話,也要容許人家講,而且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其把氣話全說出來。因為講氣話本身就是一種宣泄,是調節(jié)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氣話是能消氣的。允許自己的工作對象說氣話,是豁達大度的表現,也是有效進行思想和心理疏導的一個必要條件。
2、耐心傾聽員工說話
做思想工作光讓工作對象敞開說話還不夠,還需要悉心傾聽人家講的話。讓人家說話而不認真聽人家講話,是對人家的不尊重,發(fā)現不了人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無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的同志做思想工作時,只帶嘴巴不帶耳朵。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講,卻耐不住性子和不善于傾聽對方講話,這樣是做不好思想工作的。造物主為什么給人造一個嘴巴、兩個耳朵?就是為了讓人少說多聽。做思想工作該講的一定要講,而且一定要善講、講好,同時也要耐心聽和善于聽對方講話。如果說善于聽別人講話是一種能力的話,能控制住自己耐著性子聽別人講話更是一種功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是習慣于把能力稱為能耐嗎?能耐、能耐,能耐住性子才算有能力。
3、注意發(fā)現和吸收員工思想中的合理因素
在聽員工講話過程中,要注意發(fā)現對方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時給予肯定,予以吸收。這樣既能使對方實際地感受到管理者、教育者的虛心和誠意,又有利于豐富管理者自身的思想。如果不聽人家的合理意見,光在那兒瞪著眼找人家話語中的毛玻說人家這話不對,那話不對,客觀效果就好不了。人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你不聽也不吸取,你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人家怎么能聽得進去呢?人家也會瞪著眼挑你話語中的毛病,并找話來反駁你,弄不好兩個人吵起來,誰也說不服誰。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